为助力家长攻克青春期亲子沟通难题,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,3月21日晚,一场以“高中生家长的亲子沟通之道”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在常州市龙城高级中学温情拉开帷幕。
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中小学生心理成长支持指导站领衔人、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副校长、家庭教育专家朱珏老师担任主讲嘉宾,吸引了近百名高中生家长踊跃参与。讲座聚焦“听”与“说”两大关键沟通技能,通过深入的理论讲解、生动的情景模拟以及实用的实操演练,家长们携手探寻青春期亲子沟通的破局良方,为构建美满家庭关系注入全新活力与智慧。
家庭教育的核心竞争力
讲座伊始,朱珏老师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:“你认为父母的学历、职业或收入等等哪一个因素对家庭教育最为重要?”她深入剖析了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多因素,明确指出,家庭教育的真正核心竞争力并非物质条件的优劣,而是“父母的影响力”以及“亲子关系的融洽程度”。这一观点令家长们重新审视教育,也为后续的沟通技巧讲解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倾听——让情绪“被看见”
朱老师强调,青春期亲子沟通的诸多困境,根源往往在于家长未能真正“听见”孩子内心深处的情绪。在日常交流中,许多家长习惯性地以评判、说教或转移话题的方式回应孩子,例如用“你就是懒”来否定孩子的行为,或以“别多想”敷衍孩子的情绪表达。这些看似无心的举动,却无形中切断了情感联结的通道,使孩子感到被忽视和误解。
朱老师指出,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识别情绪。例如,在对话中用“你感到……对吗?”开启沟通之门,同时以“我能理解这种感受”传递支持与关怀,而非急于给出解决方案。例如,当孩子抱怨学业压力时,从“学生能有什么压力?”的否定式回应,转变为“听起来你很累,对吗?”的共情式回应,这种转变让孩子瞬间感受到被尊重,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,与家长分享内心的真实想法。倾听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,更是家长态度的直接体现,只有真正用心倾听,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,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。
表达——用语言架起信任之桥
语言是沟通的桥梁,更是情感与信任的载体。在表达层面,朱老师深入剖析了家长常陷入的沟通误区。指责型语言(如“你为什么总玩手机?”)和否定型表达(如“考这么差,肯定没努力!”)极易引发孩子的对抗情绪,使沟通陷入僵局。
为破解这一难题,朱老师提出了“我句式”沟通法。通过描述观察、表达感受、说明需求、提出请求,将对抗转化为合作。例如,面对孩子熬夜玩手机的情况,家长可以这样表述:“我注意到你最近休息较晚,我担心这会影响你的健康,我们一起制定一个作息计划,好吗?”这种表达方式不仅避免了直接指责,还传递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与尊重,让孩子更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,共同解决问题。
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同鸟之双翼,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本次讲座不仅传授了沟通技巧,更唤醒了家长对教育的思考。未来,常州市龙城高级中学将继续秉持家校共育的理念,点燃家校合作的星火,照亮学生青春成长的每一步,助力孩子们在爱与理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,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