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老师们、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今天,我代表高一(8)班站在国旗下,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《言谈有礼,文明开花》。
一、言为心声,礼为德表
古人云:“言,心声也;书,心画也。”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,更是心灵的镜子。一句真诚的“谢谢”,能传递温暖;一声歉意的“对不起”,能化解矛盾;一次耐心的倾听,能赢得尊重。而粗俗的语言、冲动的指责,则可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刃。
春秋时期,孔子以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教导弟子;汉代张良因对桥上老人谦恭有礼,得授《太公兵法》。文明的语言和举止,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,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石。作为新时代高中生,我们更应以礼修身,让言谈成为传递善意的桥梁。
二、校园文明,从“言”开始
在我们的校园里,文明礼仪无处不在:
遇见老师时,主动问一声“老师好”;
同学互助时,真诚道一句“谢谢你”;
意见分歧时,平和地说“我理解你的观点,但我的想法是……”;
甚至面对误解时,也能冷静回应:“我们可以再沟通一下吗?”
这些细节看似微小,却能让校园充满温情。相反,若口无遮拦、恶语相向,不仅会破坏同学情谊,还可能酿成冲突。曾有一则新闻:某校两名学生因一句玩笑话争执不休,最终大打出手,双双受处分。试想,若他们能多一分包容,少一分冲动,结局是否会不同?
三、网络时代,更需“言”之有礼
如今,我们生活在网络与现实交织的时代。隔着屏幕,有些人误以为可以肆意宣泄情绪:
在社交平台嘲讽他人外貌;
用匿名账号发布攻击性言论;
甚至将“毒舌”当作“个性”,将“刻薄”视为“幽默”。
但请记住,网络并非法外之地,虚拟世界同样需要真实的责任感。一条恶评,可能摧毁一个人的信心;一次谣言,可能毁掉一个家庭的安宁。正如《礼记》所言:“君子约言,小人先言。”真正的强者,懂得用语言守护他人,而非伤害。
四、让文明之花开遍龙高
同学们,文明礼仪的种子,需要每个人亲手播种:
自律于心:时刻提醒自己“出言有尺,嬉闹有度”;
共勉于行:见到不文明行为时,善意提醒而非漠视;
弘扬于众:以班级、社团为单位,开展文明标语设计、礼仪情景剧等活动,让正能量传递。
龙城高级中学是我们的第二个家。在这里,我们汲取知识,更修炼品格。当我们每个人都以礼相待,校园便会成为一片沃土,让文明之花常开不败。
我的发言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